人去楼空 发表于 2014-9-16 17:04:00

婺源清代俞氏宗祠 内藏专用水牢惩戒族人

 一座建于明末清初、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水牢,在千年古城江西婺源思口镇俞氏宗祠内被发现,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家族宗法制度的宝贵实物。 http://www.ssjny.com/files/2014-9/20140911101737164357.jpg   俞氏宗祠规模宏大,雕刻精美。  各式各样的祠堂  在婺源最为多见  婺源县为古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之一,也是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境内古村落遍布乡野,保存完整,且独具徽派风格,被外界誉为“中国最美的乡村”。现今的婺源保留了古徽州的神韵,其建筑集古雅、简洁、富丽为一体,是徽派建筑的代表。  据婺源县文化馆馆长洪忠佩介绍,在明清时期,由于山区地狭土贫,很多婺源人外出经商,成为徽商队伍中的一支劲旅,活动足迹遍及全国。受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的影响,无论是仕途得意者,还是经商致富者,都会把大量积蓄携归故里大兴土木,营建祠堂、第宅与园林等建筑,以此光宗耀祖、炫耀财富,从而使婺源民居在江南住宅建筑中独树一帜。  其中,祠堂最为多见。婺源至今仍保存着各式各样的宗祠,它们都以精美的工艺、栩栩如生的雕刻、充满韵味的诗画、惟妙惟肖的泥塑等,展现出不同的“个性”。  俞氏宗祠内有古代水牢  引发专家关注  婺源县游旅局余镍向记者介绍,在婺源县北端的思口镇,有一处特殊的祠堂。明清时期,俞氏因经商富庶起来,成为当地的一个大族,于明末清初建造了占地2500平房米的俞氏宗祠。虽然历经百年沧桑,依然保存下了1500平方米,拥有16个天井。思口俞氏宗祠现已被纳入全国第六批重点保护单位。  婺源徽州三雕传承人俞有桂告诉记者,思口俞氏祠堂和其他古建一样,拥有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雕刻,其建筑风格与被古建专家誉为“艺术宝库”的婺源汪口俞氏宗祠是兄弟祠堂。“‘婺源三雕’(砖雕、木雕、石雕)是婺源古建筑的一个重要风格特点。”  据俞有桂介绍,因婺源山区盛产木材,所以当地建造房屋使用的木料特别多,木雕艺人便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,使木雕题材十分广泛,有人物、山水、花卉、禽兽、虫鱼、博古纹样和书法等,当地古建的木雕数量之多在全国都属罕见。思口俞氏宗祠的木雕可谓精美绝伦,经典之作有五凤门楼,节孝祠、戏台等,梁柱精雕细刻,门楼翘角飞檐,十分壮观。  “就在这么一处外观大气、内雕精美的祠堂里,暗藏着一座古代水牢,吸引了考古专家和众多游客的目光。”洪忠佩说。 http://www.ssjny.com/files/2014-9/20140911101804100198.jpg   专门用于惩戒  宗族内触犯族规的族人  大多数人只是通过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对水牢有一定了解,很少有人见过实物。据洪忠佩介绍,顾名思义,水牢就是一种被水淹没的惩罚犯人的牢房,被关押在水牢里的人不能坐也不能躺,只能一直站着,并且会因水面上升而逐渐呼吸困难,甚至窒息而死,因而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手段。  “水牢是古代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”洪忠佩告诉记者,“主要用于惩戒宗族内触犯族规的族人。”  记者了解到,古时人们大多以一个姓氏为主集中居住形成宗族,这也是祠堂发展的源头。在这些宗族内发生纠纷争执事件时,通常都是按照族内制定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。  类似的宗族酷刑其实还有很多,如在根据我省知名女作家温燕霞所著《围屋下的女人》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就有这样一幕:按照族规,一位客家寡妇被罚沉潭(把人装进一个笼子里,让其沉入潭底)。  有力佐证  古徽州宗法制度  “思口镇俞氏祠堂内水牢的发现,对于古徽州的宗法制度是个有力的佐证。”洪忠佩告诉记者,思口镇所在区域古时属于古徽州府的管辖范围。据史料记载,徽州宗族大都明确规定,族内发生纠纷争执等事时,由宗族族长、房长等主持审判,族人不许不经宗族自行向官府投诉,也不许自行解决,要听宗族裁判。  在古徽州封建时代的乡村,普通农民离官府很远,宗族则时时刻刻都在眼前,因此农民只知有族规家法,不知有国法。  有史料曾记载,古徽州宗族曾建造过水牢,考古学家一直苦于没有发现实物,此次思口俞氏宗祠内水牢的发现,对于研究古徽州历史文化和当时宗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。  当地村民俞建生说,明清时期,俞氏是思口旺族,宗族权势强大,宗法森严。据当地老人讲,过去俞氏族人触犯了族规,就会被族长、房长打入水牢关禁闭。  狭长密室与水池相连  便于蓄水  据了解,水牢一般建在地底下,周围都是坚厚的石墙,类似地牢。不同的是,水牢一般分两层,上层是蓄水池,下层是牢房,一开机关就可以将牢房淹没。  洪忠佩告诉记者,水牢位于俞氏宗祠一个角落的地下,四周有阶梯通往,与祠堂内的一个水池相连,便于放水。  沿着阶梯往下,只见水牢四面紧闭,仅留一扇小门。由于水池里水较浅,为了更为直观地看清水牢的模样,记者走进了水牢。  整个水牢黑漆漆的,只在门口处才有一丝光线射入。水牢全部由石头砌成,高近2米,差不多为一个人站立的高度,一条狭长的“地道”有五六米长,如今里面空无一物。  “现在是冬季,空气相对干燥,并且水少,因此水牢内的环境相对要好很多。如果放水,加上雨季江南的潮湿,牢内的艰苦就可想而知了。”为记者带路的俞建生如是说。

优易抗高原反应 发表于 2014-10-24 11:15:35

{:soso_e113:}{:soso_e113:}{:soso_e113:}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婺源清代俞氏宗祠 内藏专用水牢惩戒族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