圉福洧哆逺 发表于 2016-8-3 17:11:33

毕节“美丽乡村”有“颜值”也有“气质”

本帖最后由 圉福洧哆逺 于 2016-8-3 17:12 编辑

http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1607/a51689a3b71e4fb1a23ccef8267d4f7f.jpg@640w_1l_1c_0i_80q_1x_1e.jpg
↑金沙县西洛街道开化村

http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1607/74b8835d297540c89c0dee963279b9e9.jpg@640w_1l_1c_0i_80q_1x_1e.jpg

http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1607/7c15bf06077c4bafa1174f704a13deb0.jpg@640w_1l_1c_0i_80q_1x_1e.jpg

↑黔西县林泉镇海子村

http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1607/562bbb4631324c3fb3475626defd1cd9.jpg@640w_1l_1c_0i_80q_1x_1e.jpg


↑威宁自治县迤那镇青山村凉山组

http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1607/96a887e4cc444c3c999eb3038e84fbd3.jpg@640w_1l_1c_0i_80q_1x_1e.jpg


↑赫章县江南村

http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1607/bf0c80ba71f240af90f20df3aff76383.jpg@640w_1l_1c_0i_80q_1x_1e.jpg


↑织金县三甲街道龙潭村

http://img-xhpfm.zhongguowangshi.com/News/201607/d1421a1bd101479db5250e4150ae77b5.jpg@640w_1l_1c_0i_80q_1x_1e.jpg


↑织金县牛场镇岩寨村
在毕节试验区的广大乡村,随着一处处连户路和院坝硬化的完成,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再次升级。青瓦、白墙的靓丽民居星罗棋布;镶边、硬化的通村油路(水泥路),连户路连接千家万户,一个个“阡陌交通”的美丽乡村,镶嵌在毕节试验区舒展的画卷上。美丽看乡村,小康入梦来。乡村美不美,既要看“颜值”,更要看“气质”。地处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的毕节,是贵州省的扶贫攻坚主战场,贫困程度深、贫困人口多、脱贫难度大是毕节的最大现实,面对这样的现实,毕节要实现2018年全面脱贫,2020年全面小康的目标,任务十分艰巨。没有贫困人口的真正脱贫,就没有毕节的同步小康。美丽乡村建设,打响了毕节试验区同步小康的第一仗。立足全市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,毕节按照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 “二十字”方针,围绕“富在农家增收入、学在农家长智慧、乐在农家爽精神、美在农家展新貌”创建要求,立足资源禀赋,以科学规划为引领,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目标,以实施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,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支撑,以丰富人文内涵为依托,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,注重城乡统筹、基础先行、生态移民、市场运作、三产联动、三生互融,通过3至5年的努力,让毕节农村成为产业强、百姓富、生态美的美丽乡村。穿过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野鸡坪村青翠的松树林海,进入迤那镇青山村,道路两旁整齐的贵州民居让人眼前一亮,孩子们在小广场上嬉戏,鸟儿在池塘边觅食,背后大片的华山松郁郁葱葱,这样一个足以吸引游客驻足的地方,让人如何能想象多年前还是积贫积弱的穷山村。曾经是“开荒开到天、种地种到边”的大方县羊场镇穿岩村,如今已从生态恶化的贫困地方变成山清水秀、鸟语花香的休闲娱乐“美丽乡村”,成为大方县名副其实的“后花园”。像穿岩村一样,大方县大方镇对江村、六龙镇新丰村,黔西县解放村、丘林村、大海子村,七星关区上小河村等,经过生态修复、民居改造、“两个硬化”等,50余个“美丽乡村”成了城里人和外地游客休闲养生的好去处。从山穷水尽到山清水秀,从生态恶化的贫穷之地变成休闲娱乐的“美丽乡村”,毕节的广大农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“走路不湿鞋,吃水不用抬,煮饭不烧柴,村寨靓起来。”用老百姓自己的话说,这就是他们对“美”朴素的理解。毕节的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坚持软硬结合、内外兼修,使美丽乡村既有“面子”,也有“里子”,有颜值担当,更有内涵气质。在黔西县洪水镇小牙坡村,一栋栋民居、一个个平整的水泥院坝,在一条条银白色的连户路的连接下,错落有致、连绵起伏,宛如曲谱上一个个跳跃的音符,组成了一部乡村美丽田园的和美乐章。村民刘永华说,以前缺钱,无法硬化道路,村里环境状况较差。现在政府给砂石和水泥,大家出点劳动力,就把整个村子变得像公园一样漂亮。自己也通过种植梨树、石榴、苹果等发展庭院经济,成为洪水镇小牙坡的“千元庭院经济”的代表之一。“水泥路上不沾泥,院坝吃饭真安逸”、“美丽乡村是我家,农村不比城里差”、“汗水流了不可惜,小康生活争朝夕”……一句句顺口溜,一首首山歌,来自百姓心坎,表达着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豪和感恩。在毕节市的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建设中,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齐上阵、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场面随处可见。黔西县洪水镇80多岁的老党员刘金祥,在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建设中,充分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在他的带动下,不仅顺利完成了全组的“两硬化”工作,老百姓还自觉维护环境卫生,督促弄脏连户路和院坝的群众保护好“两个硬化”成果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杨柳村56岁的残疾妇女贺中书,每天拄着双拐参与道路硬化;金沙县安洛乡坪子寨村近80岁的苗族老人唐朝相,牵出自家的老黄牛,自制简单的运输工具,拉运“两硬化”的水泥砂石;纳雍县张家湾镇自左村58岁的“独腿支书”谢学武,靠着“一脚两拐”动员和带领村民积极投身到“美丽乡村”建设中。在毕节试验区的广大乡村,随着一处处连户路和院坝硬化的完成,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再次升级。青瓦、白墙的靓丽民居星罗棋布;镶边、硬化的通村油路(水泥路),连户路连接千家万户,一个个“阡陌交通”的美丽乡村,镶嵌在毕节试验区舒展的画卷上。“村庄美了,致富的路更宽了,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更强了。”这是毕节农村广大群众对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创建工作实施以来的真切感受。2015年毕节市共启动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创建村1016个(覆盖贫困村430个);2016年新增启动“四在农家·美丽乡村”创建村1000个(覆盖贫困村690个),全市80%的行政村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,2000个以上的村建立农村卫生长效管护机制。“美丽新村在苗乡,敞开寨门迎客忙。连户道路不沾泥,院坝处处花芬芳。”“美丽乡村”建设带来的变化,让百姓看在眼中、赞在嘴上、乐在心里。

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毕节“美丽乡村”有“颜值”也有“气质”